2015年10月16日 星期五

高年級實習生 The Intern

前兩天因為某個原因去看了 高年級實習生 The Intern ,其實看完以後我是有一點失望。

本來我期待看到的是一位人生經驗豐富,充滿睿智的長者,在投入他所未知的世界後如何使用他自己獨特的方式重新當過一次新鮮人。

取而代之的,我見到的是一位「好朋友」。一個總是能在猶豫時給予建議,並且再次肯定你的決定,推那一把的好朋友;一個能夠放開手,去冒險去玩的好朋友。

當然,以班的年紀能這樣做為「朋友」是
少見的事,這部片也順利地讓觀眾能放開多點心胸去互相接納不同年齡層的人,或許也鼓舞長者們去多做嘗試,放下成見。以提供「動力」來說,這部感心的電影成功了。

可是片中卻對於年紀與時代的衝突少有著墨,他是如何接受新工具、如何獲取信任等等的,都只籠統地以「這是一位有魅力、聰明、心地開闊沒有成見的紳士」解釋,幾乎不受質疑。每個人和班接觸都是馬上喜歡他,和他做朋友進而交心,跟茱兒的女兒佩姬一樣;反而是一直以來用破除傳統成見的思考開創事業的茱兒,還曾經試著微弱反抗過。

這是比較可惜的,因為我們在這樣一個以世代差異的為主題的電影中,沒看到他們是如何解決關於輩份、工作習慣等等的價值觀問題,到頭來只是在塑造班這樣一位獨特又值得尊敬的老人的形象。

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

about dream or dreams

讓血液熱滾起來的事絕對是你現在最喜歡、最想要、最急著做的,至於要不要將它稱之為夢想?熱不熱血?戰鬥?在滾的時候才沒空去想那些事咧,對吧?

有機會、有時間、有意願、有能力,想做就快點去做了。這樣講起來根本沒什麼大不了,是很單純的事。所以我實在很不好意思說這是多勇敢在追求什麼夢想。

真正適合自己的夢想,在達到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對自己來講都應該是理所當然,甚至樂在其中的,根本就不會感覺到它是層層的苦難會需要十足勇氣才能跨越。跨過了,是為前進一步而開心;而不是回頭感嘆自己的付出,四處拿花了多少心血說嘴,重覆一句句熱血的格言。

把夢想兩個字掛在嘴邊時,是不是該問問自己,或許心裡某個忽略的角落清楚知道那是做不到的 ─ 從字面上的意思看起來,它就已經只是個夢裡才會想的東西了 ─ 所以它才會如此遙遠又那麼美麗。

因為你正在選擇性忽視自己的能力與適性,是努力的那麼辛苦,卻不知不覺中模糊了目標,急於從旁人那兒得到成就感逃避自己越來越無力的現實,有志者事竟成很遺憾並不適用在這裡。

Augusten Burroughs 提過,自己的能力與情況是自己最清楚,其他人沒辦法給予你答案,不必說出來也不用怕丟臉,最重要的還是得明白且時常提醒自己,有哪些想做的、能做的或該做的事。

2013年6月14日 星期五

出神入化 Now You See Me - 是的,我看了。


這部四騎士去搶劫韋恩集團,浩克扮 FBI 的電影 ─ Now you see me 當初看到預告就讓我很感興趣,終於在前幾天去看完了,台灣的電影譯名沒哏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大家知道我在講哪一部就好。

雖然和我當初期待的很不一樣,只算是個節奏緊湊的特效兼魔術介紹片,還有小部份動作片XD 沒有如陷五里霧的謎團,沒有意想不到的圈套,當然更沒有讓人恍然大悟的推理;如同莊生在散場時所言:「看不到一半就知道後面會怎樣了」;其實整部戲看下來,只要仔細一點不難猜出來大致走向會如何或是幾秒後會發生什麼事。

的確,我剛看完的時候也是有一點失望的,覺得自己期待太高。

回家後又想了想,劇裡一直不停在重覆的東西 "the closer you look, the less you'll see" 還有 "misdirecting attention",即「靠得越近,你看到的將會越少」跟「注意力誘導」。也借由浩克探員不斷地在向觀眾解釋「魔術」是什麼樣的東西。

無庸置疑它是個「娛樂」,利用注意力誘導或是其他我們所不知道的技術,讓人有錯覺與違反經驗法則的結果,而創造不可思議的感覺。前段所講的兩個元素,從開頭就告訴觀眾了,像是挑釁一樣,想必大家也會提起精神去思考接下來所看到的人、事與物。也就當然會注意到在浩克被耍得團團轉的時候,實在有很多「連我都看出來了」的破綻在。

我有部份的失望就是來自於這些讓人覺得有點斧鑿痕跡的...提示,比如說浩克一直努力扮演笨蛋,而且很刻意不去談論那個失敗的老魔術師。

回過頭來講,我想了想之後突然想到的事。這傢伙從開頭就激起你想認真去解開謎團的興趣,然後有點刻意又不是那麼笨拙的屢屢流出提示,不管你在哪一段就猜到結局也好,猜到某個橋段的發展也好,告訴我,「你得意了嗎?」

是的,我們被帶入了那個情境裡,而且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滿足,也「娛樂」到了。它始終沒有告訴觀眾,這整部戲的技倆是否就只是如此,這個皆大歡喜的結局其實有那麼點突兀是故意的嗎?是導演功力不足嗎?我們都不知道喔...

或許以上只是個人的過度解讀,但是看完電影的大家,不如也朝這個方向去想想,會有更多樂趣的。

當然,沒有想這麼多,單純享受其中魔術的表演與緊湊的劇情,也是「娛樂」,而且是電影這種娛樂的最根本,不代表就沒「看懂」這部電影,沒有什麼看不看懂的,只有你自己是否有被娛樂到,而這個娛樂值不值得而已。


2013年3月10日 星期日

反核,參與的意義在哪

昨天很潮很時尚的去參加了反核遊行,就跟很多呆在家裡看笑話的部落客或是名嘴講的一樣。我很討厭這種事的,那又為什麼要去?

我也並不堅持要反核能或是什麼,會去的理由沒有別的,就是我認為這個議題關係全台灣所有人包含下一代的生命、能源、居住等等問題,我想去表達關心,我想去持續參與,親身去「經歷」這個難題的「提出」與期待它的「解決」。

以我的觀感來解釋「遊行」的活動意涵的話,遊行是表達民意的一種直接的方法,單純的集合關心某項議題的人們向政府提出質疑,讓社會大眾知道其重要性,必需共同來了解並期望我們的政府能給出一個大家能接受的答案。

相信去 GOOGLE 出來的答案也不會相差太遠,既然遊行的目的是提出「疑問」與表達「立場」,那為什麼反而要被挑戰「自己也沒有提出解決方案」或是「自己先反省用電與環保」這些「題外話」?這和遊行的訴求是不相干的,怎麼會被拿來當作遣責與反對遊行「強大理由」?

當然我也知道去要求別人自己卻做不到或是更爛是很糟糕的事,不過今天我們不是在討論人品問題。

和朋友到媒體區領文宣和貼紙時,也看到滿地的紙片和垃圾,大家的品德與習慣真的是需要加強,台上主持人也有宣導希望每個人能把地上的垃圾撿起來,別落人口實被轉移焦點。你可以罵我們習慣差,罵我們人品差,但是那不能構成拒絕遊行的理由。

「遊行」不是在解決問題,是提出問題,我們也只是希望得到答案的一方,而且身體力行的表達出了這個期望。以理想狀況來講,這個答案必需是全台灣嚴肅面對,政府與專家共同研討的,是需要各界代表謹慎協商的,這才是遊行想要的成果。

以這次活動來說,我認為是群眾操作的正面利用,雖然都免不了被指為民粹,或是人云亦云被輕易煽動,但是以上述遊行的意義來說,目的很好的達成了,最少全台灣都開始慎重討論這個議題,也讓很多人借著這個活動重申了自己所延伸出的許多訴求,不像火大那樣牽扯政客而被扭曲焦點。

昨天上傳照片只短短寫了幾句話:
「不管你我到底立場是什麼,懂不懂反核擁核的意義,是不是盲從,這是一個台灣人民參與和關心公共事務的重要標的。」

在這幾天,不論是經典賽或是 309 遊行,都見識到台灣的團結與熱情,不再只是自掃門前雪,儘管有人的方式與行為偏差了,但那是可以被教育的被矯正的,不過如果大家都不願意關心社會不願意關心門外的事,那我想台灣這整個團體將會崩潰瓦解得很快。

讓我們樂觀的看待這個事件好嗎?

2013年3月1日 星期五

看「楚門的世界」需要勇氣

前兩天看了王牌冤家、暖暖內含光、無痛失戀,突然又想起這一部同樣是金凱瑞主演的經典大片──楚門的世界。

以前對這部片的解釋只是覺得,它會讓人開始思考身邊的環境是不是也一樣虛假,人們是不是都一樣只是在你面前演戲,到底有誰可以相信?我們又何嘗不是在地球大小的攝影棚裡演出?自己對他人坦承嗎?能大聲說自己並沒有在扮演誰嗎?

所以才會講,要認真的看這部片,是需要勇氣的。

再看過一次,印象最深的還是在最後,船開到片廠邊緣楚門走上樓梯那一幕。那是楚門人生的崩潰,也是找到最後答案的地方,就算外面的「真實世界」要比裡面還要來得虛假危險,但決定性的不同還是「我自己」所選的生活。所以楚門根本毫不考慮就可以決定要踏出去吧?

在和製作人對話的時候,楚門問了「有什麼是真的」,回答是「你」。

一開始也以為這似乎是對的,整個城市中只有楚門是在「扮演」自己;但是這個自己是別人為他準備的身份,為他規劃的生活和經驗,可以說屬於他的一切全都不是「自己去得來」的,充滿不安還有懷疑。

而在電視機外的世界裡,最少可以不對自己抱有疑問,相信自己便可以坦然的面對世界,就算包圍自己的將會是更加複雜虛偽的人事物,但會有個紮實的立足點,有了這個起點才能找到往前進的方向和道路。

我想討論到這一層就已足夠,不然是可以無限上綱到這個世界其實是上帝或什麼神祇所創造的,而我們只是這個遊戲裡的角色。

延伸閱讀:



2013年2月28日 星期四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有感


Blessed are the forgetful, for they get the better even of their blunders.
我會這樣翻譯:「為那些健忘的人高興,因為他們已從錯誤中讓自己變得更好」。

忘掉真正想忘的東西是很難的事,只能把它收藏到角落蓋起來,直到慢慢忽略其存在的那一天。「記憶是情緒的核心,一旦情緒消失,記憶也會隨之變淡」,這是電影裡的話;我想廣義的「遺忘」其實就是這樣,你並沒有忘記這件事的經過,而是將當時的情緒抽離,這些記憶就只是一段敘事、一個情境,將不會再造成任何波動,這時候的坦然將會讓自己變得更好,在名為「人生」或是「成長」的盒子添了一些東西。

常常都聽得到「做人要積極樂觀」,一直在提醒大家需要常常正面思考,往好的那一方看、往前面看,卻很少人說「積極忘掉過去的不好經驗」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吧?或許聽起來很孬只是在逃避而已,但是「忘記」就如同前段所述不是那麼單純的動作。

不如意的事堆積在身上時,不安、難過、失望、傷心、寂寞、後悔...blahblah,所有負面的情緒都會一擁而上,這時可以盡量宣洩,因為這可能是人們基於自我保護的一種自然反應,正在盡量釋放出情緒,然後越來越少,而達到「遺忘」。

一但渡過了這個階段就別再多去深究了,早點放開被壓迫的視角,才能拿回原本屬於自己的開闊,身邊還有很多機會很多好事沒發生。

2012年12月5日 星期三

好嘢啊

概略記下某件事的感想
--
這位同學我必需先說一句「好嘢啊」
大是大非不該這樣一直模糊,只是無奈你們的訴求是貢丸,人家卻只是不停搓湯圓。

我常推崇顧先生炎武的「廉恥」一文,遺憾的是他也沒有解決無恥之人的辦法,和我們一樣只是對於仍然「未嘗無獨醒之人也」感到絲絲欣慰而已....

--

現在我們必需了解到並為自己的未來做好自救的準備,一切一切我們都只能盡力避免並祈禱在有能力做主以前,這個美好的家園仍然一息尚存...
這是很無奈的...

一個人的力量有限,而群眾力量無限;但一個人是聰明的,一群人卻是愚笨的。當權者總是深諳操縱群眾心理的手段便於自己行事,制定了許多成文、不成文的規矩,塑造特權階級並利用特權得到更多特權,其實這也不是糟糕到哪裡去,只要他們也同樣認同這塊土地是自己的家,會想讓它往更好的方向發展,基於這個原因下,「利己」以外還能順便「利一點人」,雖然有各種不同的觀念衝突,但最終目標不會相去太遠。

而台灣這塊土地.... 位高權重的人們卻是對於台灣的認同感不一,歸屬感不足,那唯一的共通點就只剩「利己」了,光是想像在台灣各界掌握決策的是一群有能力有意願在海外置產隨時舉家遷出台灣的人們就讓我直哆嗦,能期待他們把台灣這座礦山掏盡以後最少還會填些土回去讓它別坑坑洞洞嗎?最悲哀的是我們就是親手開採這些資源奉上去的人。

政治、社會、教育、經濟都在這樣的背景下累積了幾十年的病痛,長期只用強藥壓下的問題一一浮出,退無可退,忍無可忍的人們開始反抗,回顧這段期間士林王家、美麗灣度假村、北北基聯招、苗栗石虎、反媒體壟斷...等等。聲音越來越大,讓更多人注意並關心,迴響則越來越多,大家都深刻感受到切身的威脅而凝聚力量, 不諱言我自己也是這一兩年因為環境影響才開始關切社會議題,而且感到危機,所以很支持也樂見這樣的活動與期待其成果。

礦山的頭家可能認為在挖空以前撕破臉不合算,或多或少有了效果,但畢竟這個立場仍然是不對等的,現在該要注意的我想會是如何拿捏,不讓頭家一個奇毛歪乾脆把這些礦工連同礦坑一起炸毀在裡面還是賣給其他老闆。